原标题:半年新增5000档播客,内容创作者要入局吗?
事实上,元年早已出现。
“做一档播客究竟要投入多少?”
“最合适的人,一定能做好播客吗?”
“大概多久,我们可以看到投资回报?”
……
最合适的人一定能做好播客吗?
开启一个播客项目远比开启一个视频项目要容易,但首先你得知道“播客是什么”。
十五年前,“播客”的概念就已经被提出。
从字面意思来看,它从 Podcast 音译过来,是苹果的便携播放器 iPod 和 Broadcast两个词汇的结合。在如今更为普遍的认知中,播客是将言之有物、自带风格的讨论持续记录下来,以音频形式通过互联网传播。
受国外播客影响,36kr和财新都曾经有类似的尝试。
但对于大多数国内内容生产者而言,播客的价值并没有被认可,在追求爆款的时代,播客天然不具备爆款基因。
没有传播优势播客,渠道卡位的意义更大。因此如何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卡位,成为了大多数媒体思考的首要问题。
做一档播客投入有多少?
与需要All in各种资源开启视频项目不同,做一档播客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成本低的另一个体现是组织成本低。
组织成本的低廉,意味着持续运营的可能性。
都在入局播客,他们都聊出了些什么?
有些播客让听众改变了对于公司的既往印象,有些则进一步拉近了距离。
团队恰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以他的个人视角来看,其实这种(对比)方式不是那么正确,播客还没有找到足够适合它发力的方式。“打一个拙劣的比方,比如播客就是一只小兔子,但我们时刻在以一只小鸟的方式来衡量它是否成功,在用跳的方式来看自己是不是能飞多高。”
虽然业内普遍认为播客是一条截然不同的赛道,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在过去短短五年培育的内容变现思维在加速所有有意入局者对其商业化能力的拷问。
JustPod现在的业务之一是作为企业机构音频服务供应商。程衍樑告诉蓝鲸财经,对于企业机构来说,去做播客的平衡点比较难把握。“很多企业还是觉得需要有一些转化率,纯粹做一个行业播客的话,最终还是会回归到:给公司带来的效益在哪里,而这有时候其实就是一个很长期的效应。”
尤其很多企业机构初期即要求曝光量,有的甚至直接希望快速通过这档播客能够实现盈利。在内容迅速指向变现的环境下,公司也很难理解给予耐心孵化好的内容与品牌质感之间的共生关系。
在中国,播客的“小众”标签依然较为突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已经修复
不能搜索
所有模板都没有后台 本站不提供有后台模板
没有模板后台?
v10为正版 原版github官网:www.maccms.al更新 pro为其他人二次开发版本 建议使用v10版本